今天上課老師問有沒有想過活著的目的是什麼?
她說這世上萬物都是有需要才會產生,就像瑜珈服是因應瑜珈而生
那我是因應什麼而生呢?有些說法是課題沒有完成所以要繼續來將它完成
而我不覺得到目前為止我完成了什麼課題,反而是還有好多在我認為很難改變的習性在等著
老師說如果要找的目的太大,可以先把它限縮成「為了讓自己更好」
為了讓自己更好所以來到這個世界,或者先做到更小的事情,例如為了讓自己身體健康
保有好的想法,你會發現吸引過來的就是有相同頻率的事物
即使有不好的念頭也不要排斥它,它是為了讓你知道美、善而存在
還說對別人有意義的事不一定對你有意義
聆聽自己的心,朝喜歡的方向走去吧
老師學瑜珈後改變很大,有學生問她的一些觀點是不是看書得來的
她說重要的書籍會看,但是那並不是影響改變的主因
而是藉由每天持續的練習,身體力行,所以我覺得「實際地行動」對瑜珈來說滿重要的
覺得做體為法時我會有點過度,老師常說只要做到你覺得舒服的位置就行了,要記得呼吸
想到平時很多時候也過度了,例如過度反應、過度恐懼、過度負面等.....
所以感受到這樣的情緒時,要有意識地調整到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心態
我的呼吸還是不夠深,回家後對著鏡子想看看呼吸帶來身體起伏的樣子
卻看到很臭的臉,不該是這樣的.....
《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》主角到巴里島,師父說靜坐時要面帶微笑阿!
今日課程碎碎唸:
拜日式A:
1. 前彎或起身時,鼠谿部要往後才直背彎下或起身,不要拱背
2. 手有四個點很重要:食指和小拇指根部及手腕內側及外側。
桌子時撐地的手要張開,手與肩膀同寬、膝蓋與臀部同寬,手肘轉至前方,八支點地時屁股不要往後
3. 下犬式時,手的力量是手掌與地平行往前推